去年年底,一加在其9周年活動上宣布,將回歸OPPO并作為“OPPO旗下主打性能的先鋒品牌”存在,同時在護航計劃下,一加未來三年還將獲得來自OPPO的百億投入,并得到技術、渠道、服務等方面的全方位支持。

 

對于一個從前被認為是小眾的手機品牌,這番運作相當于直接抹平了過去外界對于一加的刻板印象。那么,對于這樣一個全新身份,一加究竟需要一臺怎樣的旗艦產品來與之對應?

 

答案在1月4日揭曉了。作為回歸后的首款產品,一加11擔負著承前啟后的重任。

承前,一加要保留屬于自己的設計語言和理念,「不將就」仍然是未來一加對于粉絲和用戶的承諾;啟后,在面對更大市場的情形下,一加要盡可能做出符合大眾預期的產品,這就要求對用戶喜好、市場風向有更準確的洞察。

所以,一加11「細節處,見優雅」的產品主題應該也是由此而來。以至于當一加11第一次出現在我面前的時候,并沒有給我留下很深的第一印象,反而是在深度體驗和使用之后,才會慢慢的喜歡上它。

1 旗艦級硬件組合+內存基因重組技術

如果按照一加此前的命名方式,很容易將一加11定位于一款標準版機型,但實際上與一加10Pro一樣,是實打實的「超大杯」規格。

核心配置上采用旗艦產品標配的第二代驍龍8、LPDDR5X和UFS 4.0閃存,依舊延續大內存配置風格,12GB+256GB起步,最高16GB+512GB,基礎硬件規格保證了性能水平。

具體到跑分測試,我們使用安兔兔和3D Mark作為基準測試軟件,對一加11的性能水平進行數據化測試:

 

從跑分結果來看,一加11看似采用了比較激進的方式來調校這顆驍龍 8 Gen2,131萬的跑分在一眾搭載驍龍 8 Gen 2的產品里面也算是出眾的了。

但在游戲測試環節,《原神》開啟極高畫質+60幀,游戲功能全關僅開啟性能模式和電競模式,一加11平均幀數60、分辨率1809 x 810,平均功耗5.6W。

 

如果僅看功耗的話,性能模式全開后一加11是目前幾款第二代驍龍8手機中偏低的。假設一加沒有這么嚴格的功耗控制,那么理應一加11的游戲表現還能再提升一下。

但那就是游戲體驗和發熱之間的平衡問題了,個人感覺游戲體驗還是大過發熱的,畢竟現在誰也不想做「發燒友」了。

除了核心配置外,一加11作為性能先鋒,在游戲體驗環節也有一些新的東西。

超級分辨率和超級HDR

一加10 Pro對游戲場景的提升思路是「穩幀」,包括對散熱系統的改造以及HyperBoost全鏈路游戲穩幀技術的加入,都是為之服務的。因此,在前作的基礎上,一加11開始對游戲的視覺體驗下手。

一加11首發了「超級分辨率」功能,通過游戲助手面板開啟,作用是有效提升游戲畫面清晰度。

 

超級分辨率關

 

超級分辨率開

 

左:超級分辨率關 右:超級分辨率開

上圖分別是《原神》極高畫質和60幀模式下的「超級分辨率」開關對比,注意看游戲畫面人物和背景輪廓有明顯的的增強,以及下圖橫向對比中畫面左側的細節差別,包括整體畫面的細膩度都有提升。

對于原神這樣制作精細的游戲來說,更高清的畫面肯定會帶來更好的體驗。但一般情況下,考慮到功耗、續航等問題,玩家都不會開啟極高畫質和60幀,所以在普通圖像配置下,「超級分辨率」就派上用場了。

另外,一加11還有一個提升體驗的操作是,在開啟超級分辨率的前提下,已經適配的游戲如《原神》,能額外開啟超級HDR畫質。

顧名思義,HDR能夠起到提升畫面整體亮度的作用。

 

超級HDR關

 

超級HDR開

從上圖我們也能清楚的看到,相比原畫面開啟該功能的光影表現更為強烈,游戲場景的亮度和對比度都有明顯提升。

額外多說一句,一加11的上述效果是在零時延的基礎上完成的,也就是無論開啟與否都不會對游戲的正常操作有影響。

根據官方發布的信息,目前超級分辨率和超級HDR同開已經適配了《王者榮耀》、《和平精英》、《原神》、《英雄聯盟手游》、《穿越火線 槍戰王者》、《QQ飛車》、《光遇》、《天涯明月刀》等游戲。

 

再多說一句,插幀功能這次在一加11上也依舊存在,且也逐漸在做游戲適配。目前《王者榮耀》、《英雄聯盟》、《穿越火線》、《QQ飛車》四款游戲,可以做到超級分辨率+超級HDR+插幀同開。

當然游戲體驗也不僅僅是畫面,還有很多場景。比如網絡,對與玩家來說,在游戲的體驗過程中如果遇到網絡延遲高、跳ping的問題,尤其是在緊張激烈的團戰過程中,體驗是非常糟糕的。

一加11采用兩套方案疊加的方式解決這一痛點。首先是搭載360°環繞式天線,保證產品本身的信號配置;其次是推出了游戲云計算專網。

游戲云計算專網解決了由弱網、網絡擁堵等手機外部環境導致的卡頓、延遲問題,以保證用戶游戲網絡暢通無阻。

該功能同樣在游戲助手面板開啟,也就是下圖中的OPPO智慧云加速。

 

我們首先測試了在弱Wi-Fi環境下的延遲對比,對比的機型在這種環境下的延遲可以輕松突破200ms以上,而一加11在同場景下的延遲僅有90ms不到,這樣的差異已經是不可以玩和可以玩的區別了。

   

接著我在沒有5G信號的電梯間進行了另外一組對比,可以看到開啟OPPO智慧云加速前后延遲迅速由普遍在100ms左右下降至30ms左右。

   

目前這一加速功能支持《原神》、《和平精英》、《王者榮耀》和《英雄聯盟手游》4款游戲,而且購買了一加 11的用戶即可享受2年的游戲云計算專網免費服務。

全新的仿生振感馬達

一加可能是最在意振感馬達的廠商之一,此前在一加 10 Pro上就搭載了定制的 X 軸線性馬達,是當時安卓手機里面振動量最大的馬達。這一次在一加11上,又與瑞聲科技合作,帶來一款獨家定制、聯合研發的仿生振感馬達。

這顆馬達體積達602mm³,不僅是安卓首款體積超過600mm³的馬達,也是目前安卓手機中最大的X軸線性馬達。

手機振感是一個復雜的生態級體驗,想一想我們會在什么時候感受到它?來電、打字、游戲可能是前三的應用場景,也就是說雖然振感馬達的存在感不高,但卻是我們最常用到的功能之一。

 

從我實際體驗來看,首先在打字輸入上,一加11確實做到了不同按鍵的不同振感??紤]到平時字母鍵的使用頻率,字母鍵的震感略弱,空格鍵和刪除鍵要重一些。這種振感反饋有一絲要在虛擬鍵盤上給你實體鍵盤體驗的味道,不同振感的反饋會增加輸入的正確效率。

其次在來電上,一加11的震感有一個由強至弱的變化。官方稱之為口袋振動模式,也就是當手機來電從口袋拿出放到耳邊的過程中,手機振感會逐漸變化。這種細節上的處理,也對得起一加11「細節處,見優雅」的產品主題。

最后是游戲,此次一加11聯合《暗區突圍》和《時空獵人 3》首發了高品質游戲振感。實際體驗下來的確有所不同,在射擊、大招釋放上有一種觀看4D電影的感覺。

而一加11之所以能夠實現上述功能,據介紹也是在這顆馬達上用了不少新技術,不僅首發了「全相磁路技術」,還新增「雙重振感疊加」和「低頻增強算法」兩大核心馬達算法,只為全方位打造出一加11的仿生振感生態。

 

對于這顆馬達更多的體驗,還是要等各位拿到真機實際體驗才行。一加11為它適配了500+的系統場景,同時也可以下載安裝安裝瑞聲科技官方app RichTap Creator,借助其中的觸感效果庫體驗不同場景的震感反饋。

內存基因重組技術

在安卓手機上,「卡頓」仍然是繞不開的一個話題。究其原因,其中有歷史遺留問題,也有隨著安卓生態不斷壯大帶來的發展問題。

歷史遺留問題是指指令集。

2013年,蘋果率先在A7芯片上支持64位指令集,并在iOS11之后徹底淘汰32位應用。反觀安卓,雖然高通、聯發科等芯片廠商在蘋果A7之后,也都推出了支持64位的處理器。但是,因為安卓缺乏統一的應用設計規范,所以直到現在我們還可以看到許多應用仍在使用32位指令集,在使用流暢度、耗電上都有著明顯的劣勢。

拋開這個歷史遺留問題,后臺機制和軟件本身的愈發臃腫就是安卓「卡頓」的最大原因了。

毫無疑問,這幾年我們的手機App越來越大,絕大多數的主要應用在積累一定的緩存后都會達到1GB以上的大小,而部分游戲在下載數據包后甚至可以達到10GB以上。

而且如今許多人都依賴手機進行工作和生活,有的時候我們需要手機的后臺留存相當多的應用程序,上一秒你可能在用手機摸魚打游戲,下一秒客戶的文件反饋過來你就需要切到微信進行恢復,無論對于手機的性能調度還有后臺的安排都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。

過去的安卓手機在這方面做得并不夠好,殺后臺的情況非常普遍。

比如說,一些手機的后臺調度算法對于應用的算法排序存在著明顯的問題,在使用手機時,后臺的優先級應該是通信軟件>游戲軟件>購物軟件>其他軟件的排序,但是部分手機在同時打開較多應用程序時,微信依然有可能會被后臺清除,出現消息收不到的情況,最終用戶依然需要去設置里將應用設置為“完全允許應用在后臺運行”才會有所改善。

 

安卓手機要想解決「卡頓」問題,就要從上述三個方面入手。但是,指令集和應用設計規范并非個別手機品牌可以解決的,需要行業整體配合和規范,App臃腫也是如此。所以,只能從后臺機制入手。

一加11這次提出了一個「內存基因重組技術」,就是從系統底層入手,實現安卓內存底層的重構。同時,一加11借助瞬時帶寬技術、異步內存技術、應用預計加載技術及專屬空間技術四項科技,進一步提升了一加11的流暢體驗。

官方給出的數據是,一加11后臺應用駐留最多達44個,于是我們以44為基準,測試了包括一加11在內采用驍龍 8 Gen 2的三臺手機,在打開微信、大眾點評、抖音、淘寶、keep、美團等44個App后,使用三款設備玩15分鐘《原神》,再依次打開這44個應用查看后臺?;钋闆r,最終成績如下:

 

可以看到一加11相較于同級別產品在應用?;畹臄盗可细?,反應到用戶的日常使用中相對也會更加流暢。

2 細節處見優雅的外觀

外觀設計始終是考驗手機廠商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。

一加對「好設計」的理解是:有目的的設計,具備足夠的辨識度,擁有高級的質感,極致打磨的細節。

一加11的工業設計正是基于上述理解而來。

 

整體上,一加11的設計靈感來源于黑洞。于是在外觀上隨處可見圓和曲線的應用,包括背部鏡頭模組,辨識度很高。

一加11采用了一塊6.7英寸的AMOLED雙曲面柔性屏幕,分辨率達到2K+級別,3216×1440的分辨率,像素密度達到525。

 

這塊屏幕搭載了真LTPO3.0技術,關于LTPO技術,歷史演進就不過多介紹了,簡單來說就是LTPO覆蓋了從低到高范圍的自適應刷新率,同時大幅降低屏幕功耗,是目前最新的屏幕驅動技術。

 

換言之,一加11的這塊屏幕能夠根據顯示內容智能調節幀率。并且,與其他LTPO屏幕手機通過識別應用進行自適應刷新率調控不同,一加11打破了對應用的限制,直接從屏幕畫面內容進行判斷,調度刷新率更加合理。

 

背部具有辨識度的設計,其實可以取決于個人審美,就像我個人其實更青睞一加10Pro的方形設計,總感覺圓形模組有一種笨重的感覺,不如方形簡潔、凝練。

 

鏡頭配置上,主攝、超廣角/微距鏡頭、超感光人像鏡頭以及一顆閃光燈組成的鏡頭模組,以圓形矩陣排列。

除了明顯的哈蘇LOGO外,在鏡頭保護玻璃邊緣處還有一圈富有層次感的刻度設計,很容易令人聯想到單反相機鏡頭的焦距刻度,或許這也是一加對哈蘇的一種致敬。

在背部材質上,我們收到的是無盡黑配色,材質是一加自研的第四代絲綢玻璃工藝,運用雙 AG 玻璃工藝在機身的背部雕刻出了絲綢紋路變化,不僅手感絲滑還不易沾染指紋。

 

整體持握手感沒有玻璃工藝的冰冷,觸感柔和,當然最大的優勢就是不易沾惹指紋,如果在意手機重量,其實可以不用保護殼。

3 索尼旗艦三攝

此次一加11的影像系統繼續與哈蘇合作,不僅搭載了三顆旗艦鏡頭,還配置了13通道多光譜傳感器、Turbo RAW 2.0以及哈蘇人像模式。

 

硬件方面,一加11在后置鏡頭分別是搭載IMX890傳感器的5000萬像素主攝、搭載IMX581傳感器的4800萬像素超廣角/微距鏡頭以及搭載IMX709傳感器的3200萬像素超感光人像鏡頭。前置鏡頭一加11搭載一顆來自三星的1600萬像素鏡頭(S5K3P9傳感器)。

下面跟隨我們的實拍樣張,感受一下此次一加11影像系統的實際表現:

  

樣張

 

樣張

 

   樣張

   

樣張

   

樣張

 

 樣張

 

正常視角

 

超級廣角  

 

人像模式

   

夜景模式

 

夜景模式

4 續航:100W閃充+5000mAh電池

最后一項測試時續航部分,首先是100W閃充。

經過實際測試,一加11在25分鐘的時間可以將電量從0%充至100%,相較于上代一加10 Pro的80W快充,進步了大約5分鐘。

 

在續航測試上,我們使用專業續航測試工具電池狗狗進行測試。選擇極限電量續航測試,勾選CPU高壓、CPU多線程、AI識別、圖片瀏覽、視頻播放、網頁瀏覽等所有測試項目,模擬用戶使用場景,最大程度還原真實負載,無限接近真實耗電情況。

我們將一加11的屏幕亮度設為50%,關閉自動亮度,刷新率為默認,分辨率為設為2K,從100%電量開始測試。

 

測至剩余電量25%,硬件狗狗給出了7小時43分鐘的續航結果,折算下來,一加11的滿電續航時間大約可以達到9小時,完全可以滿足用戶一整天的間歇性使用。

5總結:更符合性能愛好者的旗艦機型

 

通過一些列測試,一加11給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,16GB超大內存和內存基因重組技術帶來的流暢體驗,這種體驗甚至可以對標iPhone了。

如果你同時是iPhone和安卓手機的用戶,那么你肯定知道二者的區別。比如在瀏覽朋友圈時圖片和視頻的加載速度,在一加11上幾乎沒有延遲;再比如殺后臺的情況,經過一加的優化也得到了質的提升。

除此之外,可以說除了折疊屏以外,智能手機在工業設計上都是智者見智仁者見仁,每一個設計都可能得到一部分人的喜歡。事實上到今天,工業設計早已不是以新奇特取勝,而是以堅實的品質、穩定的良率和卓越的體驗取勝。

說白了,今天智能手機在產品競爭上,越來越注重內在,甚至會摳某一處細節,只要這個細節能對用戶體驗有幫助,或許這也正是一加11「細節處,見優雅」的一種解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