鄉村手工產業,電商,這兩個此前鮮有交集的產業近年來開始發生奇妙的化學反應,催化劑便是疫情和新電商。
2020年以來,受疫情影響,很多產業帶商家在2020年之后開始轉內銷,通過新電商直接面對消費者,這為產業帶帶來了第三次供給側改革,電商對生產端的要求更為多元,也需要更為細化的生產方式,諸如潮州陶瓷、祁縣玻璃等都通過電商數據倒逼生產端,完成了產業線升級,此外電商也為中國制造提供了品牌化的機會。
另外一個有趣的事實是,帶領這些傳統手工產業轉型的有很多年輕二代,其父輩往往在相關行業摸爬滾打多年,但過于依賴傳統渠道,在突如其來的外部環境巨變下被迫尋找新的出路,電商成了首選。而對于受過高等教育,對新事物接受度高的年輕二代來說,電商也正好成了他們發揮的主場,鄉鎮產業的轉型升級居然在這充滿戲劇性的沖突中無形的完成了。
我們以兩個個真實的故事為窗口,來看看那些產業小鎮最靚的仔是如何接班并通過電商完成產業轉型,助力鄉鎮產業打通新出路的,而這些故事也值得其他正待轉型的鄉鎮產業從中汲取靈感,找到可以借鑒的參考點。
潮州陶瓷
潮州,中國陶瓷文化的發祥地之一。陳佳爍,土生土長的潮汕95后。改革開放以來,潮州的陶瓷產業發展迅速,并在90年代成為中國陶瓷的重要出口基地之一。在這波飛速發展的浪潮中,很多當地人紛紛投身其中,陳佳爍的父親就在這個時候成了一名陶瓷作坊的業務員。 跑了一年業務之后,陳爸摸清了陶瓷生意的門路,開始選擇單獨辦廠,從一個作坊開始逐步成為當地最大的陶瓷廠家之一,至今已在行業中摸爬滾打了近30年。
最初,陳佳爍的父親主要做外貿單子,中東的客戶最多,生意也最好做,其次是歐洲和日本。2008年前后,潮州陶瓷開始發力國內市場,主要以酒店、商超、批發市場為主。電商彼時在陳佳爍的父親的眼里只是一個時髦的詞匯,對他沒有實在的意義。在他看來,外貿的訂單都是大單子,接一單干一單,沒有銷售壓力。電商不僅單量小,而且還要備貨占庫存,費力不討好。
轉折點發生在2020年,2020年初,新冠疫情突然暴發,外貿最先受到沖擊。 外貿訂單做不了,國內的陶瓷市場也縮水嚴重,很多酒店、商超因為疫情閉店關門,完全沒有訂單的需求。 為了自救,陳佳爍的父親聽從他的建議再戰電商。你沒看錯,是再戰,因為這其實不是陳佳爍第一次做電商,陳佳爍剛剛從學校畢業的時候就有把陶瓷搬到網上去賣的想法,但因為陳爸不支持,陳佳爍打算自己干,偷偷讓工廠生產了一批貨,只不過因為沒有經驗,以及對風格和款式判斷失誤,首次試水電商以失敗告終,積壓的產品一度超過100萬。
那么第二次陳佳爍能成功嗎?有了陳爸經驗加持顯然不一樣,陳佳爍找來自己的小學同學陳曉鵬,兩人開始了第二次電商嘗試,并很快把目光鎖定在拼多多平臺。開店之初,店鋪每天只有幾十單,但一個月之后,訂單量就突破了日均1000單,這讓兩個人看到了通過電商翻盤的希望。 2021年,陳佳爍、陳曉鵬的拼多多店鋪開始迎來爆發,整體銷售額接近1000萬,今年預計會再翻一番,整個電商盤子可以達到數千萬,已經是線下市場和外貿訂單總和的兩倍。
如今,陳家父子已經明確了各自的分工,陳佳爍負責電商銷售,并把店鋪數據和市場信息反饋給陳爸,陳爸根據電商數據進行產品的設計和研發。 今年“雙十一”期間,陳爸研發的很多小眾單品都成為爆款,日銷達到數千單。而陳佳爍、陳曉鵬負責的電商部門,日均訂單量更是超過了3萬單,最高的一天超過6萬單。
好事成雙,今年,“多多新匠造”專項團隊正在著手為其店鋪申請“品牌黑標”,并提供數據和技術支持,助力“潮州陶瓷”向數字化轉型。
祁縣玻璃
也許你沒聽過祁縣玻璃,但很可能知道茅臺五糧液等高端酒具,以及及紅極一時的星巴克貓爪杯。他們都產自一個共同的地方——山西祁縣。
2020年,祁縣玻璃的整體銷售額達到37億元,在全國出口的人工吹制玻璃器皿中,祁縣占據一半以上,而人工吹制的玻璃酒具則能達到全國出口份額的八成左右。祁縣玻璃是副其實的“中國玻璃器皿之都”,吹制品、壓制品、甩制品、手工制品一應俱全,品種覆蓋10余個系列8000多個,2020年總產值超過37億,暢銷五大洲88個國家。
同樣因為新冠疫情的爆發,讓祁縣玻璃的廠家們措手不及,尤其是主營外貿單子的工廠,突然就要面臨生計的問題,也正是在這個時候,頡育麟開始嘗試通過電商謀求自救。
頡育麟是土生土長的祁縣人,2015年從太原的大學畢業之后就回到了老家,剛開始主要負責給當地的玻璃工廠做推銷,天南海北地跑客戶拉業務。
在積累了一定的基礎之后,頡育麟就和同齡人張俊帥一起承包了一家工廠,自己打爐子自己做,沒想到一開張就碰上了疫情。
為了給自己的工廠拉訂單,頡育麟把認識的國內客戶都聯系了一遍,但玻璃制品的客戶以酒店、飯店為主,這些客戶同樣受到了疫情的影響,幾乎沒有訂單需求。
在這種情況下,頡育麟想到了電商,便嘗試開一家網店碰碰運氣。頡育麟在幾個平臺都注冊了網店,規則步驟太復雜,很頭大。直到接觸了拼多多才把網店開起來,非常小白,上手就會。
在拼多多開店之后,頡育麟的驚喜還遠不止此,店鋪在沒做任何投入的情況下,每天的自然流量就能帶來3000多單的轉化,這讓他覺得“走電商這條路,能行!”
隨著訂單規模一路上漲,頡育麟不僅盤活了自己工廠的滯銷問題,還為楊宏強等其他工廠做起了代運營,也為當地的玻璃制品跑出了一條新銷路。
過去一年,頡育麟的店鋪累計銷售當地玻璃制品接近千萬元,僅沙拉碗一個品類就售出100多萬單。同時,頡育麟還組建了自己的電商團隊,并新承租了2000多平的電商倉庫,帶動包括吹制工匠、描邊師、店鋪運營、產品美工,售后客服、倉管分揀等200多個就業崗位。
但解決滯銷問題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,事實上長期以來,由于祁縣玻璃的核心客戶主要集中在歐美、中亞等地區,而國內網上店鋪的消費者主要是年輕人,應該針對消費者的審美和喜好,在器型上進行創新。為此,最近兩個月,頡育麟一直在忙著研發新產品,先后嘗試了中式、北歐和日式的產品風格,并開模測試了公道杯、沙拉碗、果盤等新產品,還著手申請了產品專利,注冊了“新祁力”的品牌。
此前不久,頡育麟又收到了一個好消息。為了推動各產業帶的優質好物實力出圈,拼多多正式啟動“2022多多新匠造”行動,對像祁縣玻璃一樣的產業帶進行重點扶持。目前,頡育麟已經將拼多多的店鋪升級為主營祁縣玻璃的旗艦店,并著手申請“品牌黑標”,邁出了打造品牌的第一步。在今年年底,新研發的系列產品預計也將正式上線。
這兩個故事都有五大共同點:
1、皆是手工商品;
2、主打外貿;
3、渠道單一;
4、受疫情沖擊大;
5、通過電商實現了自救。
所謂,禍兮福之所倚,如果沒有疫情,也許陳佳爍的父親依然滿足于大額穩定的外貿單,也許頡育麟的客戶依然是線下的酒店、飯店客戶。但因為外部環境的劇烈變化,讓他們意識到隱藏在事業背后的隱患以及新機會,不管是出于自救,還是本就想拓展電商渠道,他們都成功找到了出路。受疫情影響,以拼多多為代表的新電商成了鄉鎮產業升級的新機遇,讓陳佳爍享受到了新機遇帶來的新紅利。
新電商的出現為匠心好物提供了探索品牌化道路的機會。一方面,新電商為鄉村好物提供了直面消費者的平臺,可以及時了解市場需求,并通過消費數據按需設計、生產;另一方面,“多多新匠造”等平臺的扶持舉措,通過“店鋪打標”“資源補貼”等方式推動鄉村產業打造獨立品牌,實現價值回流,為中國制造提供了品牌化的機會。
在拼多多的大力扶持下,諸如潮州陶瓷、祁縣玻璃,鳳凰蒲扇、重慶鄧家刀、藁城宮燈、宜興紫砂壺成功出圈,成為了鄉鎮產業轉型升級的鮮活樣本。在這背后涌現出越來越多的二代們,成為推動當地產業擁抱電商,轉型升級的新銳力量,這正是鄉鎮產業的希望所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