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舍命狂奔。”

這是阿里系盒馬鮮生CEO侯毅和京東生鮮超市7 fresh總裁王笑松給各自發展確定的關鍵詞,不約而同。

根據艾瑞咨詢發布的《中國生鮮電商行業消費洞察報告》,2017年中國生鮮電商市場交易規模約為1391.3億元,將近1400億元,同比增長59.7%。一位生鮮電商業內人士向鳳凰網科技表示,生鮮電商的黃金時代來了,并且在2018年有望實現轉虧為盈。

縱觀國內生鮮電商的發展歷程,其爆發始于2012年,隨后兩年保持著超高增速,2013年國內生鮮電商市場交易額130.2億元,同比增長率高達221.5%,2014年仍然保持125.8%的增速。然而到了2015年,生鮮電商企業倒閉、供應鏈斷裂等等的消息頻出,一組著名的調研數據顯示,“生鮮電商4000多家入局者中,4%實現賬面持平,88%虧損,且剩下的7%是巨額虧損,最終只有1%實現了盈利。”

偃旗息鼓之后,隨著新零售概念的爆紅及大數據等技術的滲透,生鮮電商也被注入了新的生命力。在新零售的大旗下,生鮮無疑是一塊新的戰場,引用盒馬鮮生CEO侯毅的說法,2018年生鮮商超將是“巨頭之戰”。

“兩超多強”新格局

隨著阿里、京東的大肆入場,當前的生鮮電商市場,基本是“兩超多強”的新格局,兩超指阿里系和京騰系,多強指百果園、天天果園等玩家。

作為被阿里內部在商超新零售領域視為“一號工程”的盒馬鮮生,主打高復購率的生鮮和餐飲,配套超市雜貨。從模式上看,盒馬既是生鮮超市、便利店、又是餐飲店、也是送貨到家的電商品牌,因此被業內戲稱為“四不像”模式。

如果說盒馬是阿里的親兒子,那么獲得過阿里多輪投資的易果生鮮則是干兒子,而在2017年,這個12歲干兒子的表現還相當不錯,易果生鮮已經成為了天貓超市生鮮頻道的獨家運營商,并且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,易果都將和天貓生鮮業務體系深度融合。

易果聯合創始人金光磊曾表示,“易果將打造一個大的供應鏈生態平臺。”2017年易果動作頻頻——上游端,易果聯合農產品種植戶打造產品示范田;中游流通運輸環節,易果進一步加強了安鮮達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;下游端,易果不斷在打造線上線下的新零售項目,不僅運營天貓生鮮、蘇寧生鮮、易果生鮮等線上電商平臺,線下還聯合收購了北京好鄰居連鎖便利店,又投資哈米科技入局無人貨架領域。

另一邊,2016年1月京東成立生鮮事業部,獨立發展生鮮業務,并在兩年后推出了其線下生鮮超市7 fresh,同樣“生鮮+餐飲+超市”的模式,被業界普遍認為對標盒馬鮮生。

值得玩味的是,阿里盒馬鮮生CEO侯毅此前曾是京東的首席物流規劃師,據內部人士表示,對于侯毅離開京東奔赴阿里,劉強東還曾大發雷霆說高管們不會用人。而在最近的采訪中,侯毅更是直指京東的7 fresh“做出來的東西看著像(盒馬鮮生),但是不好用”,挑釁意味十足。

不過,真正讓侯毅忌憚的或許是永輝超市旗下的“超級物種”,侯毅在采訪中說,“線下零售業最值得我們學習的是永輝。”而永輝,屬于實實在在的京騰系。

盡管在自營的線下生鮮超市布局較晚,京東早在2015年8月就以43億元的天價入股以生鮮產品又多又新鮮著稱的永輝超市,占股10%;2017年12月11日,在京東的牽線搭橋下,騰訊也入股了永輝超市,這也是騰訊首次在商超領域進行投資。

除此之外,騰訊投資多輪的生鮮電商每日優鮮實力也不容小覷,其前置倉模式成為行業典范,去年8月下旬,CEO徐正宣布每日優鮮在一線城市實現了整體盈利,8月營收2.8億元。

線下大趨勢

盒馬鮮生、7 fresh、超級物種這些新興業態相繼涌現,生鮮電商越來越多的涌向線下,落子門店,然后輻射周圍生活半徑,用數據優化供應鏈。

2016年1月,盒馬鮮生首店在上海金橋店開業,2017年盒馬在全國7個城市開出了25家門店,并宣布在2018年在北京再開出30家盒馬。

盒馬提供的數據顯示,現在盒馬用戶平均月購買4.5次,單店坪效是傳統超市的3-5倍;線上訂單占比超過50%,營業半年以上的成熟店鋪,如上海金橋店,線上訂單與線下訂單比例約為7:3,其中多家門店已實現單店盈利。

一年后,也就是2017年1月1日,永輝旗下的“超級物種”正式登陸福州,首店營業面積500平米,門店單品數量超過1000種,引入了鮭魚工坊(自營餐飲品牌)、波龍工坊(海鮮食材體驗店)、盒牛工坊(現切現煎、原汁原味的牛排體驗店)、麥子工坊(主打軟歐包的烘培店)、詠悅匯(紅酒)、生活廚房(食品輔料)、健康生活有機館和靜候花開花藝館8大物種。

公開資料顯示,2017年,超級物種開出26家門店,平均每個月開2.17家門店,已布落子北京、上海、深圳、福州、成都、廈門、重慶、南京、杭州等一線城市以及新一線城市,其中福州作為永輝超市超級物種的大本營,門店數量最多。

又是一年后,今年1月4日,京東打造的首家線下生鮮超市7FRESH在北京亦莊正式開業,總面積超過4000平米,生鮮占比超過75%,京東集團副總裁、7FRESH總裁王笑松表示,“現在人、貨、場的概念正在發生巨大變化,在未來3到5年,7FRESH將在全國鋪設超過1000家門店。”

與7Fresh同期開業的還有位于成都、北京、南京的三家蘇寧旗下的蘇鮮生精品超市,此前,蘇鮮生已經落地了三家門店,除常規商品外,蘇鮮生精品超市內還設有餐飲專區和鮮花專區。

此外,本來生活首家線下旗艦店于2017年7月7日在成都開業,采用“線上+線下、餐飲+超市”的模式;美團點評也劃分了大零售事業群,統籌包括生鮮零售在內的業務,旗下的掌魚生鮮超市也于同月在北京開了首店。

而天天果園在2017年推出了“四位一體”的消費場景戰略,總裁徐曉峰介紹,“第一是城市超市,以大的超市為主,滿足用戶在周末以及一些閑暇時段體驗式購物的需求;第二是社區生鮮店,它比超市要更往下一層,在每個人工作日早上上班之前以及下班以后,滿足消費者需求;第三是在辦公室的時間以及其他更碎片化的時間,我們會用無人售貨機,去滿足這個場景下的需求;第四就是線上的平臺。

另外還有一個玩家不容忽視,就是已經默默發展16年,全國門店數超過2800家的生鮮零售線下巨頭百果園。1月11日,百果園宣布獲得B輪15億人民幣融資,同時百果園宣布向社會開放加盟,全力追求速度和規模。

百果園常務副總裁袁峰表示,2018年百果園計劃新開加盟門店1200家,新拓展5個區域。袁峰向鳳凰網科技透露,如果要加盟一家門店,前期需要一次性投入30萬元,其中包括初始加盟費5萬元以及裝修、設備方面的費用,后期分成方面百果園將按照門店銷售額抽成3%,水果配送到門店的費用由百果園承擔。袁峰說,“每家門店的回本周期方面,區域有差異,門店商圈也有差異,目前深圳區域平均每家店的回本周期在18個月。”

無人貨架的新變量

生鮮電商素以高毛利、高重復購買率和高粘性屢受創業者和資本垂青,也因此成為了無人貨架造就發展壁壘的重要門檻。

在百果園的融資發布會現場,鳳凰網科技記者還看到了百果園自己的無人零售項目“百果盒子“。余惠勇向鳳凰網科技透露,百果園內部已經成立無人零售事業部,去年9月,百果園宣布與七只考拉、好品、領蛙等無人貨架企業聯合發起大百果聯盟。

余惠勇沒有猶豫,“百果園將在無人零售方面保持試水階段,暫時不會全面投入,目前更多是開放供應鏈,對無人貨架、自助售貨機供貨。”他說,“我把無人貨架稱之為二級網絡,事實上二級網絡的健康發展需要一級網絡做支撐,百果園接下來的重點是布局一級網絡,也就是百果園門店,在產品品質和提高效率兩方面為二級網絡賦能。”

事實上,百果園的社區門店策略和生鮮電商的“前置倉”模式有著共同之處——高度靠近消費者,既可以保證配送時效,又可以節省冷鏈成本,不同于前置倉只能用于倉儲,門店本身還能擁有銷售。

而以前置倉模式著稱的每日優鮮,則在去年6月就推出了自己的無人貨架項目每日優鮮便利購,便利購于12月底獨立運營,并宣布獲得騰訊領投A輪、鼎暉領投B輪,A+B共計2億美元融資。

去年12月初徐正將前美團外賣大連鎖總經理劉澍收入麾下,擔任每日優鮮便利購CMO,負責打造直銷鐵軍,劉澍向鳳凰網科技表示,“2018年1月底要招滿直銷團隊3000人。”

1月3日,易果領投了無人貨架企業哈米的A輪融資,易果將全面開放其生鮮供應鏈體系“安鮮達”給哈米,目前主要是水果、冷飲,未來可拓展到餐食。

易果在2014年將原有配合運營的倉配部門獨立成子公司“安鮮達”,并逐漸配置擴張稱覆蓋全國的冷鏈物流網絡,易果意圖讓安鮮達做中國生鮮冷鏈物流界的第二個順豐冷鏈。據悉,易果最近的幾次融資,基本都是將超過50%的資金投入到安鮮達的擴建中。

這場新零售的“圈地運動”,給生鮮電商帶來了新的可能性,或許正是生鮮電商大戰2.0版的開始。